乡镇企业导报官网

数字青年纷纷返乡 农村历史性变化开始了

来源:东方网浏览量:43发布时间:05-24
分享到:

随着数字中国战略布局的加深,数字乡村已成为乡村振兴绕不过的方向与抓手。

根据“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要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面向农业名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

根据数字乡村规划图景:在乡村,购物消费、居家生活、旅游休闲、交通出行等各类场景数字化,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生活。

在这其中,就需要政府政策引导,科技企业的技术助力,乡村基本干部的尽心履职等多方面形成合力,以共建以城带乡,推动城乡互补的新型城乡关系。

腾讯等头部科技企业,也在紧跟中央乡村振兴步伐,更大地开放平台能力,为农村释放数字红利,助力培育壮大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腾讯日前发布的财报就显示,2021年Q1腾讯营收1353.03亿,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同时,腾讯进行了第四次战略升级,将“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纳入公司核心战略,旨在通过创新缔造重大社会价值的机会,如通过数字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互联网+政务”下乡:村官别样的微信履职

“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早在2019年5月,由国办发布《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就明确指出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性。根据规划目标,到203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

现阶段,数字乡村的共同目标是,到2025年,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可以直观看到的是,手机、数据、直播等在当下的数字乡村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政务微信、微信视频号直播等,就略能窥探“互联网+政务”加快向农村延伸的趋势。

90后基层干部小树的履职路径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8年前,小树放弃了北京IT大厂的百万高薪工作,回到被大山环绕的家乡陇中,当上了村官,带领四个村共一千多名的村民打起了一场脱贫攻坚战。

小树的家乡在甘肃渭源县会川镇,这里盛产当归。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要靠种植当归来维生。如何帮助村民把当归卖出去,是村官小树一项日常工作。

这个从大城市回来的年轻人喜欢各种新鲜玩意儿,新媒体玩得麻溜。他喜欢把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场景搬到屏幕前。一方面,屏幕前的网友们得以洞察平行空间下的另一种生活状态;另一方面,也能让家乡的当归得以传播出去。

近一年来,小树对视频号青睐有加。有过微信公众号运营经验的小树发现,视频号有着门槛低的天然优势。中国强大的信息基建和移动互联网浪潮覆盖到了这个贫穷的山沟沟,却不能让每一个人都拥有深度阅读的文化能力。所以,相比图文时代的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更加容易传播,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看到。

年初时候,他分享了一则入户调研的短视频获得来自全国各地网友铺天盖地的点赞。

“我今天在入户时候碰到了见非常感动的事,一位村民因为小时候因为事故造成手脚落下残疾,但今天依然看到他很努力地串当归”。跟随小树的镜头,进入到了一户农户家的院子里,一位中老年男子坐在满院的当归里,拐杖立在一边,他表情淡然,用不麻利的手把当归一个个串起来,问到能挣多少钱,男子露出笑容“一天串60多串,能挣100元”。

小树给这则视频号写下感悟:“生活总会有温暖,只要我们够努力,就可以!”。在他看来,这是朴实的农村老百姓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一个缩影。乡村振兴的内涵,也正是由这样一个个励志的乡村故事组成。这种努力向上引起的共情,在这则视频号下的网友互动中得以具体体现。

通过视频号这样的现代数字媒介,小树呈现了一幅美好的乡村风土人情图景:一则视频里,一位大叔抽着西北旱烟蹲在门口,身后是满屋的当归。随着小树走进镜头,大叔倾诉担心当归卖不出去的忧虑;另一则视频里,老人拿着一板自家鸡蛋追着小树,让他拿一定要拿回去尝尝……

在会川镇,还有许多村官、扶贫干部、支教老师、村民也和小树一样,在视频号里记录生活和工作。

在2000公里外的广东河源市东源县,另一位基层干部同样也在探索如何使日常工作与数字化接轨。钟兴贤是河源市东源县黄村镇上漆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在入户调研之余,钟兴贤也尝试通过微信来跟踪村民的脱贫工作。在政务微信上进行快捷沟通,给村民提供解决方案,显然,这种“互联网+政务”的方式为农村基层工作注入新动能。

钟兴贤还喜欢用视频号记录自己的扶贫经历,以视频日记的形式呈现乡村的变化。在他看来,扶贫干部的工作汇报里往往以文字为主,但是文海般的罗列难以让更多人理解扶贫工作,视频号则为扶贫工作开了一个很好的口子。

“因为村民不可能仔细去看一个扶贫汇报,但用视频的形式,让农村的人都能理解我们所做,而且也能够能够让乡村、基层的一些故事得到更广泛传播。”

位于中国中部的江苏沛县五段镇,镇党委书记张兴浩的视频则当地“火”了一把。拍摄一段小视频,发布在自己的个人“视频号”上,然后再转发到“朋友圈”里,成为张兴浩的一个新的工作习惯。每天到“百姓朋友圈”里打卡,成为张兴浩做群众工作、基层工作的一大法宝。

在浙江,杭州临安区河桥镇则通过广“一村一码”微信小程序来探索数字乡村建设。线上村务平台“一村一码”微信小程序是临安区纪委运用大数据,积极探索清廉乡村建设智治模式的新尝试,群众不仅可以通过扫码了解并监督包括村级财务、村级工程、福利发放等各类村级事务,还可以从“民情直达”板块进行反馈,进一步实现村级事务可公开、群众问题可反馈、干部履职可评价,助力清廉乡村建设。

科技企业在数字乡村的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除了助力“互联网+政务”下乡,让农村地区“上云”也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潜在趋势。例如,腾讯Q1财报就披露,目前腾讯云正积极布局区域市场,推动数字化下沉,特别在人才和产业潜力无限的“新一线”区域,持续投入核心技术与沉淀平台能力,力求扎根服务更多当地客户,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基于微信平台农村数字化的演变,亦与腾讯的战略变革息息相关。据悉,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腾讯进行了第四次战略升级,将“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纳入公司核心战略。“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与2018年“930变革”确立的双引擎——“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共同筑成公司新的增长底座,未来将牵引公司所有核心业务。

腾讯Q1财报用不小篇幅对外披露了此次调整的社会责任初心:作为服务广大用户及企业客户的科技公司,我们认识到我们的社会责任,以及通过创新缔造重大社会价值的机会。因此,我们增设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整合企业社会责任及公益活动。将投资收益的500亿元用于首期投入。这些资金将用于基础科学、教育创新、乡村振兴、碳中和、FEW(食品、能源与水)、公众应急、养老及公益数字化等领域。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日前称,近期的战略升级以及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的设立,将会使我们对社会产生更多正面的影响,并且引领腾讯踏进新的发展阶段。


数字经济辐射乡村:返乡青年的数字创业

随着城乡鸿沟的缩小,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大城市返回家乡。同时,从大城市带回的数字生活经验也揉入了返乡的建设中。

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指导编制的《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0年)》就显示,“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网络扶智持续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凝练的数字乡村发展总结背后,是一个个 “数字青年”建设家乡的鲜活案例。

欧阳日烈的故事便是一个缩影。一年之前,已是不惑之年的河源人欧阳日烈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他辞掉东莞市供电局年收入20多万元的稳定工作,接着卖掉东莞的住房,创立了一家传媒公司。

一年之后,他却成了河源当地的“乡村大V”。每次到村里组织“采茶节”“村姑节”或仅仅是公益徒步活动,他都能召集四五千游客回到乡村。由此,村庄的美食、田园的美景、城市中难得一见的土特产乃至新兴的乡村民宿,都成了游客们的留恋之处。

由于受疫情影响,公司业务接近停摆,于是乎,欧阳日烈开始尝试视频号。他的视频号定位主要以乡情、亲情、友情为主,是他在乡村工作和生活的vlog。因为“点赞”让县里、镇上好多人认识我,有些领导一见面能喊出他的名字。在视频号里私信他,要请他吃饭。

欧阳日烈每天去各个村庄拍摄,把大家的故事装进他的视频号,因为免费帮忙,到目前为止,他接过很多乡亲们送的鸡蛋、猪肉、蜂蜜、红包,感动之余,也让欧阳日烈更肯定了自己的视频号定位——来自船塘镇各村妈咪队有400多人,喜欢跳广场舞和做公益。欧阳日烈教她们使用视频号,告诉她们怎么起名字、怎么拍,上传;在镇上木棉花开的活动当天,他还召集了全镇各村农民卖农产品,在微信视频号团队张斌的鼓励下,欧阳日烈开始了人生首次直播——卖油果,从语无论次到开口就来地介绍家乡和日常的的工作,误打误撞地竟然在一天内把所有油果都卖完了。不过,欧阳日烈也发现,更多用户仍然习惯于微信扫码,而非更加便捷地直接在小商店里下单。

欧阳日烈说,正是“乡村振兴战略”让他的才能得以释放,也让他的乡亲们得到了实惠。

养鸡户王素美的家乡孝昌很难被界定为几线城市,不是一二线,那是肯定的。为了挽救自家土鸡店,王素美学起了直播,希望它跨越偏僻的山区,卖给更多消费者。她注册了视频号,取了“鸡蛋姐”的网名,一周直播四次。没想到,她“翻身”了,卖出了1万多只鸡和30多万枚鸡蛋。王素美的经历就是数字化就业的迁移路线。随着越来越多的非一二线地区居民了解和利用数字平台和工具,数字化就业正从一二线城市迁移到更多下沉地区。仅视频号的运营者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分布比例已达42.1%。看来王素美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当然,欧阳日烈、王素美等返乡创业故事并不代表数字乡村建设的全貌,但是却代表了拥有数字经验的青年人对于数字乡村建设的一类成功探索路径。值得关注的是,在“未开垦”的广袤乡村,数字建设仍需落地生根,在“已播种”地区,数字化建设还要挖掘潜力。这也给社会科技技术带来了新挑战,需要社会为乡村振兴培育更丰富的数字产品。

微信平台则是新形态就业的一种创新探索。据腾讯方面透露,自2020年以来,微信生态以数字化能力催生新职业新工种新岗位,持续普惠中西部发展、降低就业门槛,为“稳岗拓岗、提质扩面”作出了积极贡献。4月22日,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字化就业新职业新岗位报告》显示,由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微信支付、企业微信等共同构成的微信生态,在2020年衍生就业机会3684万个,同比增长24.4%。

其中微信小程序等数字化工具在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促消费、稳就业作用,小程序开发、产品、运营等工作机会超过780万个,同比增长45.6%。2020年初新上线的微信视频号也在视频拍摄、直播带货等方面产生了超百万个就业机会。

腾讯Q1财报披露,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数据继续增长至12.41亿,小程序在中小企业中的普及率进一步增加,低代码平台帮助企业开发成本进一步降低,微信服务商对接的活跃小程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以上。视频号则吸引了更多用户及内容创作者。作为腾讯社交的基本盘,微信生态的黏性和活跃度持续增强,不仅有助于自身商业价值的变现,也在持续释放社会价值,帮助中小商户,助力灵活就业。

乡镇企业导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文章注明“来源:乡镇企业导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乡镇企业导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乡镇企业导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非乡镇企业导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乡镇企业导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乡镇企业导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乡镇企业导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乡镇企业导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