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宝清县:强基础促产业振兴
近日,黑龙江省宝清县入选2023年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拟督查激励名单,这是激励全县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的一大喜事。宝清县通过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配套基础设施3大板块,开拓创新模式,不断提升产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该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富农的理念,不断加强第一产业产出能力。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9.3亿元,实施农业基础设施项目22个,改造农田68.7万亩,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再上新台阶;落实绿色食品基地50万亩,建设“互联网+农业”基地12万亩。
依托富硒、黑土等特色资源等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中药材、富硒等高附加值特色产业发展。以龙头示范带动孵化,扶持建设了齿留鲜大米加工厂、绿塔和锦团鲜食玉米加工厂等30余家本土企业,带动全县10个乡镇近百个村屯2万人以上投入到富硒产业。目前,富硒农作物种植面积由7万亩发展到53万亩,企业、合作社由9家发展到70家,富硒产业综合产值从2017年的9亿元提升至2022年的30亿元,农户每公顷增收4000元左右。高位打造“龙江第一药材大县”,重点发展白鲜皮、刺五加、苍术等道地和特色品种,建设优质种苗繁育基地11万亩,产量2.6万吨,市值3.2亿元,白鲜皮产量居全省之首,被授予“中国白鲜皮之乡”称号。全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全年生产食用菌菌包1000万袋,种植鲜食玉米9万亩、蔬菜4万亩,落实农业订单面积15万亩,农产品销售总额达18亿元。累计建设完成特色产业强镇2个、重点产业村屯10个。
全县有机、绿色种植基地面积达到42.97万亩。2022年全年处理畜禽养殖粪污总量约56万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0.17%。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2018年开始首创了“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市场化运作、带动贫困户参与、相关部门协调监督”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机制,制定出台了《宝清县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实施方案》,累计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回收处置农药瓶3000余万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98%。
该县立足特色资源,紧扣“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发展走上发展快车道。
拓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领域,充分利用种植养殖产品资源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宝清县农副产品加工园区。重点推进以“万里润达”企业为依托的精制苏氨酸、赖氨酸、玉米肽等玉米深加工适配衍生项目。推进山东益生集团200万头生猪繁育养殖加工屠宰一体化项目,构建现代养殖体系。2022年末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0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工业增加值10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税收8200万元。
为突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瓶颈,全县高质量开发旅游资源,打造“全域全季旅游”新模式,塑造了生态湿地、红色教育、北国冰雪、历史文化等精品旅游线路,推出了七星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圣洁摇篮山滑雪场、翡翠湖矿坑森林公园、彩云岭文化旅游民俗景区、东湖公园主题游乐园等特色景区,龙江东部地区旅游热门城市和文旅康养名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带动了住宿、餐饮、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021年以来,宝清县累计接待游客62.5万人次,旅游收入3.52亿元。
宝清县有注册备案合作社1300家、家庭农场5186家,入社农户比重达到68.2%,土地流转面积412万亩,占比66%,服务规模经营占比82%。通过规模经营带动实施乡村振兴产业项目56个,探索建立了“产业项目+帮扶车间”“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庭院+订单种植”“村级公益岗位+劳动收入”“产业项目直接带动”等5种利益联结模式,通过乡村振兴产业不断促进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小农户持续增收,年带动农户参与3000余人次,增收2000余万元,带动脱贫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930户,带贫增收353万元。脱贫人口人均收入1.32万元,增速达到9.03%,实现高于当地农民增速的工作目标(作者:刘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