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陵川玉泉:党建引领“非遗”新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本网讯(记者 宋永亮)玉泉村,隶属于陵川县附城镇,原名罐泉村。 该村红色背景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是陵川少有的“千年古村”。
玉泉村一角
日月穿梭,岁月更迭,曾经繁华的玉泉村因城镇化改革等诸多因素,变得逐渐的萧条、酸落。之后,就失去了往昔的喧嚣与热闹。
近年来,玉泉村在陵川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的总要求,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勠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逐渐的让千年古村焕发开靓丽的容颜。
玉泉村党支部书记秦末生接受记者采访
打造“非遗”传承新阵地
习武的玉泉村青年
玉泉村,是山西省第六批省级传统村落,在该村流传着一种民间武术与舞蹈相结合的传统杂技:“武故事”,它又称赵氏武术,相传宋朝皇帝赵匡胤攻打高平关时在附城一带操练人马,将这套功夫传入了玉泉村,然后在当地流传开来,世代习练,传承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村民们将所有的思想全都放在了经济发展上,渐渐地忽略了武故事的传承。此外,不少身怀绝技的老艺人也相继辞世,部分武术套路已经失传,兵器也随之失落,从而玉泉村的武故事传承就陷入了困境。
近几年,为了充分发挥玉泉村文化底蕴深厚、传承源远流长的优势,该村积极创新思路,整合资源,通过“非遗 文明实践”,把政策宣讲、文化演出、志愿服务等融入乡村振兴。不仅让传统民俗活动变身为“文化盛宴”,而且还为“非遗”传承打造了新的阵地。另外,最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的陵川县“元宵节”文艺活动汇演中,全县人民又有幸的欣赏到了久违的玉泉“武故事”。
引领“非遗”传承新理念
玉泉村东岳庙
千年古村的玉泉,不仅有东岳庙、圣水院、八角井等重点文物,而且村民们居住的房屋也是非常的有特色。分别有,秦家连五院居、六个街巷等。其中,圣水院为市级文物、东岳庙为国家级文物。在解放战争期间,太行八分区八中学,曾在此进行开班、讲习。据了解,玉泉村村民在1937年就有 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村里还成立了牺盟会、农救会,带领全村村民开展抗日救国运动。1943年成立了党支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玉泉村共有64人参军,10人因战致残,19人光荣牺牲。
太行八中旧址
近年来,玉泉村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向善向上文化,通过“非遗 移风易俗”,将红色文化引申为“勤劳”“善良”“亲孝”“清廉”“勇敢”“正义”“节俭”七种优秀品格的化身,引导广大群众在敬仰革命前辈的同时,将优秀传统文化、良好家风传承融入血液,主动做到尊良俗、去低俗、除恶俗,让文明新风沁润心田。此外,还结合道德”“最美家庭” 评选活动,围绕七种优秀品格,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好人好事,通过典型引领,在村里营造了家家抢先进、户户争文明的良好氛围。
发挥“非遗”传承新作用
发掘的玉泉陈醋
“以醋为神、以醋为媒、以醋为业”在玉泉村世代传承。
为了让这份传承跟上时代步伐,让群众通过做手工陈醋增收,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玉泉村党支部大胆探索“非遗 产业发展”,积极开创非遗传承与现代企业、特色文旅产业融合互促的崭新局面。
做强传统手工醋产业,日后将依托村办公司发展高产量手工醋,建成高产现代手工醋企业,带动全村经济发展,让玉泉实现振兴、靓丽 。
走进玉泉村,一面面匠心独具的文化墙和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柏油路映入眼帘。墙角路面整洁,规划有序;墙上内容丰富,吸引人眼球,左边是村规民约宣传书画,中间是古时陈醋制作图景,右边是“美丽乡村”未来愿景。蓝天与黄色交通线相辉映,灰墙与黑色柏油路相互衬托,绘出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近年来, 玉泉村党支部充分发挥传统民俗文化和良好民风传承的优势,积极打造“非遗 ”党建品牌,不断拓展“非遗”外延,通过新阵地、新理念、新队伍和新作用,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崭新的时代内涵,有力地推动乡风文明和产业发展,打开了“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通道。如今,一幅“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的文明新村幸福图景正在玉泉村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