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导报官网
  • 地方动态/
  • 当前位置:
  • 首页 >
  • 地方动态 >
  • 陕西延安:以南泥湾精神掀开乡村振兴工作新篇章

陕西延安:以南泥湾精神掀开乡村振兴工作新篇章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发布时间:03-06
分享到:

当清晨的第一抹朝霞洒向党徽广场,63岁的“红色管家”李生莲轻哼着信天游,开始了一天的惬意劳作。多年前还住着土窑洞的她,以前做梦也不敢想,自己生活了半生的贫瘠的黄土高原小山村,如今美成了公园的模样。不出村就能就业,不奔波就有钱拿,让李生莲感觉“如今的光景咋那么甜”。

李生莲的家乡马坊村,坐落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这个“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诞生的地方。作为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泥湾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如今,在延安这片热土上,这种创业精神被广泛的传承和发扬。延安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科学统筹,掀开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魏延安说延安:产业有看头 农民有劲头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在这片并不肥沃的土地上,延安人民因地制宜,以务实的作风,搞产业,谋发展,实现了脱贫攻坚和生态环境保护两场战役的双赢。

“果树上山,米粮下川,坡上种草,牲畜进沟”,在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的矮化密植果园里,延安市政府副市长魏延安用十二个字就讲清楚了延安市农业产业科学布局。这位曾在陕西省果业中心任职主任多年,身兼农业推广硕士、农艺师、三农学者、农村电商专家等头衔的“老农人”,对延安的三农产业发展充满信心:“延安的主导产业是苹果,目前延安市苹果种植面积330万亩,约占全国苹果种植面积的九分之一,产量430万吨, 占全国十分之一,折合下来全国每人可以分到15颗延安苹果,而且我们处在全国苹果的最优苹果产区,苹果品质品牌都远近驰名,许多消费者都认准了正宗的洛川苹果。下一步,我们的发展方向是由点到面、由面到线、由线到体——种苹果,这是点;种苹果,还卖苹果,这是线;把苹果相关的关联产业聚集起来,成了一个集群,这是面;只有一个面还不够,我们把配套的畜牧业、食用菌产业、生产加工服务业全部做起来,就成了一个立方体;立方体的面越多,棱角也就越多,将来我们就会发展为一个多面体的晶莹璀璨的‘钻石’。那个时候,整个产业链条将会极大丰富起来,农民的收入来源会日益的多元化,整个经济体量也会再上一层楼。”

困境中找出路:三变打基础 经济搞起来

“出行难、娶媳难、干事难”这三难,在很长的一段岁月里,深深地困扰着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的345户群众。作为一个典型的拐沟村,以前的南沟村只有一条不到3米宽的通村土路,村民遇到急事,连电话都不能畅通,“通讯靠吼,交通靠走”,贫困发生率高,土地利用率低,产业基础薄弱,是当时南沟村的状态。

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有序推进“三变”改革,撂荒地、沟洼地、村民闲置资产,都流转到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盘活了土地和资产,南沟村党支部带领村民种苹果、种樱桃、种果树,建休闲垂钓园、开发沙地摩托、木屋酒店等乡村旅游项目,逐步形成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研学教育、基础设施改造、生态建设等复合型业态,形成了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活干的格局。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4653元增长到2022年的近1.95万元。如今的南沟村,经营模式进一步创新,新媒体直播带货,苹果樱桃认养,建设村级光伏电站,引入企业发展“夜经济”,南沟村的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实现了连年增长。

南沟村俯瞰图。刘刚 摄

宝塔山下谋发展:农旅搞融合 文化助增收

农旅融合是延安市联农带农,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赵家岸村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赵家岸村围绕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先后实施了环境卫生净化、村道巷道硬化、村庄庭院绿化、节能路灯亮化、村容村貌美化、民居改造特色化和垃圾污水处理无害化“七化”工程,铺设了生态旅游观光步道,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善,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农旅融合,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引企业、争项目,联动产业、带动农民,围绕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赵家岸村已实现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81.2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19000元。”河庄坪镇旅游专干申健介绍,赵家岸村拥有优质川地417亩、退耕还林地820亩,全村共148户、397人,其中脱贫户11户、15人,温室大棚64座、大弓棚36座、花卉基地大棚18座,特色民宿酒店1家、农家乐3家,垂钓园4座,村民收入以乡村旅游为主。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赵家岸村率先将旧村山体闲置的300孔窑洞流转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计划通过引入资本的方式发展民宿产业。2018年,“兀里红谣”民宿项目落户赵家岸村,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民宿集群,建成文旅服务中心、非遗文化长廊、团建拓展基地等,树立了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优秀典范。

幸福院暖民心:老人安心住 子女放心干

“这对金耳环花了1380元哩,儿子不用操心我,就敢出去打工了。他挣上钱了,我也就敢放心买咧。”在延安市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的“幸福院”里,83岁的王爱雪老人笑逐颜开。老人说,以前家里过得穷,住的旧窑洞,一遇下大雨刷刷掉土,自己担心、儿子揪心。为了照料自己,儿子也没法长期出去打工,长此以往,家里的生活越发拮据。自搬进了“幸福院”以来,自己的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儿子可以也放心地出去赚钱。如今,她的儿子在村里做抽水工,也会在当地的果库打零工,她本人也有了养老保险,“家里的收入上去了,感觉越活越硬朗”。

宜川县云岩镇纪委书记马永斌介绍,“幸福院”是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解决危房危窑问题,针对贫困老人和留守老人推出的一种“党支部+养老”的新模式,辛户村筛选了因年事已高不愿建、土地红线不能建、财力拮据建不起等原因,长期居住在危房危窑之中的8户老人。由村党支部牵头抓总,协调用地,利用危房改造、民政扶贫等方面资金,建设辛户村“幸福院”,供居住在土窑洞中的8户老人无偿使用。“幸福院”为一层八套十六间砖混结构,两间为1套,配套建设医务室、淋浴间、公厕、活动室及硬化、亮化设施,功能较为完备。所建房屋院落及设施所有权归村集体,8户老人们住在一个大院中,既有利于解决集中照料的问题,使老人们住在家中养老能得到充分保障,同时,这种热闹的氛围,对老人的心态也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文化铸魂,富民为本。能够看到,延安人民正在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南泥湾精神为指引,积极探索着合适自己走向富裕的康庄大道,也能够感受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程中,延安市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放在首位。延安,正在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紧盯民生所盼,向着农业现代化强市昂首奋进。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李彦东)

乡镇企业导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 文章注明“来源:乡镇企业导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乡镇企业导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乡镇企业导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非乡镇企业导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乡镇企业导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乡镇企业导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乡镇企业导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乡镇企业导报网不负责任。 6.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