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生态资源收储运营、生态修复“两山”转化系列工作
生态振兴典型案例:浙江衢州常山县常山县生态资源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开展生态资源收储运营、生态修复“两山”转化系列工作
案例背景:
浙江衢州常山县石灰石储量居全省首位,钙产业一度是常山支柱产业之一。常山县辉埠镇宋畈村早在宋代、明朝时期成为浙西地区重要的石灰产地,石灰集中核心区就在辉埠镇宋畈村后社片区。面对日益加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常山县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以系统治理和绿色发展为目标,授权县属国有企业农投集团成立常山“两山合作社”,开展生态资源收储运营、生态修复等“两山”转化系列工作,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储蓄功能,对常山县辉埠镇后社片区污染矿地收储后进行整治修复,着力打造矿山遗址公园(田园综合体),逐步构建产业重构、矿山重整、乡村重生的发展新格局,依托修复后的自然生态系统、地形地势和景区扩建,让昔日1800亩矿坑废墟转变为矿山遗址公园。
解决的主要问题:
常山县辉埠镇矿山多年来粗放的开发方式和低散乱企业的运营使山体满目疮痍,镇域内尘土飞扬。钙产业已成为当地高质量发展的“疥疮之患”,使当地植被和水系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尘土飞扬,居民长年不敢开窗。辉埠镇因环境污染被称为“灰埠”“灰色地带”。在后社片区的祥合矿随着矿山被挖,周遭的植被、水系被破坏最后留下了一个个满目疮痍的矿坑。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对污染矿地进行整治修复变废为宝。
主要做法:
常山县“两山合作社”成立以来,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同步提升的角度出发,强势推进蓝天三衢生态治理工程,打出了一套矿山整合、产能淘汰、生态整治组合拳,全力打造生态转化共富发展新典范。
全面开展生态整治及修复工程。实施土地综合利用,搬迁辉埠镇夏家自然村90座农户,对祥和矿剩余矿石储量2100万吨进行统筹综合开发利用,总面积570亩。实施异地搬迁工程,对神龙建材老厂房拆除、搬迁、土方回填、排灌工程等,搬迁后原址复垦新增耕地58亩。实施环境提升工程,已关停轻钙企业16家、石灰钙加工生产线201条、石灰窑89孔,腾出用能53万吨标煤。对废弃矿山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修复,治理面积42亩,边坡复绿40.5亩,消除矿区宕面边坡的地质灾害隐患。实施农田建设工程,对区块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开展种植土回填、建设用地复垦、排灌工程,配套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增强灌排功能,提高耕地质量,垦造改造水田等各类耕地近2000亩。
全力聚合各类要素保障生态产业发展。发挥低效用地再开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优势,整合各类资金近1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近3亿元,打造民宿、旅游等产业业态,形成了多模式、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推动生态产业发展。
加快文旅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两山合作社”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依托修复后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地形地势,打造不同形态的文化旅游产品,将生态修复治理与文化旅游产业相融合,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念,有效推动山青水绿、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