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新突破 首战我当先|高质量 全产业 新突破——2023中国(凌海)海参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举行
向海图强千帆竞,踏浪而行卷千浪。5月9日,2023中国(凌海)海参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成功举行。大会以“高质量 全产业 新突破”为主题,由中国渔业协会海参产业分会、凌海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邀请专家学者、业界精英携手向海“参”度合作,共绘发展蓝图。
陈松林院士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大会目的是通过交流近几年我国在海参育种、养殖、病态防控、加工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与最新进展。梳理海参全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探索海参育种、养殖和加工的发展趋势。寻求人工智能技术、生物技术和营销策略赋能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重点与策略。通过这次会议的学术交流,一定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产生新的灵感,达成新的共识,实现新的合作,为我国海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赵兴武代表中国渔业协会致辞,对凌海、对辽宁、对海参产业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对海参全产业链创新发展,赵兴武提出,要在养好种、育好苗、不用药、大养参、养大参、养好参、保安全、上质量、增产量、深加工、精加工、细加工、打市场、降成本,让海参进入寻常百姓家上狠下功夫,让消费者买得起、吃得放心、安全满意。
王心宇在致辞中指出,锦州市全力推进海参产业发展,出台落实产业扶持政策,打造加工企业孵化基地,延长加工产业链条,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断创新探索新的运营模式,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激发链式效应,实现产业升级,形成了“产业基础-产业链-产业集群”一体推进的互促发展格局。以海参育苗养殖、精深加工、产销对接、品牌建设为代表的锦州海产品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异军突起、潜力巨大。王心宇强调,锦州将深入挖掘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和优势,坚定不移做大做强海参等海洋养殖和精深加工产业,向海而生、向海图强,全力打造助推全面振兴新突破的“蓝色粮仓”和“蓝色引擎”。
刘怀野在致辞中指出,当前辽宁全省上下正在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努力建设食品工业大省。
刘怀野强调,大力发展海参产业,实现乡村振兴,是建设食品工业大省的重要措施。今后我们要加强海参产业的顶层设计,制定海参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引领海参产业发展。要加强海参新品种培育工作,推动海参产品创新发展能力。要加强辽参品牌建设,推动辽宁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解润泽在致辞中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凌海海参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他指出,凌海拥有北纬41℃的中国最北方海水养殖区,盛产品质最优的冷水海参,全市海参养殖面积30多万亩,是全国最大的辽参池塘养殖基地,年产量近3万吨。目前凌海依托全国唯一以水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在全力构建育苗养殖、仓储加工、冷链物流、商贸交易的海参全产业链条,打造辐射周边地区的海参等海产品和农产品加工集聚基地,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希望与会嘉宾为凌海未来海参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提出思路,指明方向。
2023中国(凌海)海参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取得丰硕成果:中国渔业协会决定与凌海市共创“中国生态海参之乡”和“中国冷水产品预制菜之乡”两大“乡字号”特色品牌。中国渔业协会海参产业分会发布了“凌海海参”追溯系统,“凌海海参”正式纳入全国海参溯源系统,每只海参都有专属自己的身份证明,产地、检测报告均可实现准确追溯和查询。
赵春江院士在会上作了题为《智能水产》的报告,大连海洋大学常亚青教授、赵前程教授分享了海参养殖模式创新和水产预制菜发展方向两大最新成果。
凌海市政府聘请包振民、陈松林、赵春江三位院士为凌海市海参产业首席顾问,聘任王清印、励建荣、常亚青等10位专家为凌海市海参产业顾问。大连海洋大学“海参生态高产和水产预制菜创新示范基地”正式揭牌。凌海海参登录全国海参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相辅相成的营销体系。大会签约投资合作项目涵盖海参养殖、水产预制菜、海参加工销售、市场拓展、旅游开发等多个领域,总投资合作金额70.9亿元。
大会还安排了高校专家学者、海参主产区企业、海参养殖户参加的对接会,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研究所、烟台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专家学者,棒棰岛集团、中国大地保险公司等参会企业,围绕海参池塘养殖的生态调控模式构建、病害防治、海参种质创新、海参加工、海参预制菜、海参养殖保险等做了分享。
凌海全市海岸线全长68.7公里,处于北纬41°55′,10米等深线以内的近海水域约112万亩,是我国最北部的海参主产区,盛产品质最优的冷水海参,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12%,占辽参总产量的35%。由于纬度高海域冰封期长,以致海参养殖周期长,营养积累丰富,品质卓越。经过20年的发展,凌海海参产业已经形成苗种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市场品牌等完整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