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渡村,好一个网红打卡地——安化县东坪镇马渡村见闻
安化县东坪镇马渡村,游客在马渡桥游玩。(资料照片)
廖建毅摄
【核心提示】
安化县东坪镇马渡村距县城18公里,境内有马渡风雨桥、网红鱼鳞滩、官印岩、欧阳宗祠等景点,该村也是历史上著名的“马渡调查”的发生地。近年来,马渡村利用区位优势和乡村旅游资源,引来梅山城投、佳镔碧园果业和新旅农业等公司,兴建集养殖园、采摘园、稻鱼园、农耕文化园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同时挖掘整理“马渡调查”相关资料,建成“马渡调查旧址”。如今,游客参观旧址、漫步古桥、围炉煮茶、体验农事、休闲娱乐……马渡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一线见闻】
周末前来采摘、观光、休闲、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
7月5日,记者从平洞高速公路安化互通出口沿伊廖公路行车10多分钟,来到马渡村。
群山环绕,绿树掩映;溪水潺潺,清澈见底;屋舍俨然、村容整洁……进入马渡村,感觉清清爽爽,精神为之一振。在蜿蜒流淌的槎溪上,一座风雨廊桥横跨溪上,这便是著名的马渡桥。
马渡村是茶马古道安化至桃源的一个重要驿站。建于1917年的马渡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化县筹集资金修缮风雨桥,在桥下方筑低坝拦水,水坝下修建多级鱼鳞片状的过水岩。丰水时节,过水岩浪花四溅,风雨廊桥倒映水中,犹如一幅水墨画,“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引来无数游客打卡。
不远处的平洞高速公路高架桥,与马渡桥平行,一高一矮,一长一短,相映成趣。
高速公路桥下、马渡桥边,300亩的新果园农庄满目葱茏。果园以柑橘为主,种植进口品种果冻橙“爱媛38号”,还有黄金梨、阳光葡萄、柰李和西瓜等10多个品种。马渡村党支部书记廖建毅介绍,村里把果园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突破口,依托厚重的人文景观、醉人的自然风光,吸引游客前来采摘、观光、休闲、旅游,村里水果和风光一起“售卖”出去。
马渡村地处山区,可耕种土地较少,家里有劳力的种植水稻,缺劳力的零星种点蔬菜、黄豆,缺少特色产业。2019年,廖建毅回村担任村支书,带领村民建设果园,发展集体经济。去年,果园开始产生效益,柑橘产量达3.5万多公斤。
马渡村还与佳镔碧园果业和新旅农业合作成立新果园农庄,开发以果园观光、采摘、体验为主的田园综合体。新果园农庄目前已建成团建活动、亲子活动、农耕文化、果园采摘4个活动区。今年3月1日营业后,新果园农庄每个周末都要接待1000多游客。今年“五一”假期,每天游客达到2000多人。
马渡村积极引导村民回乡从事特色民宿、餐饮,经营娱乐设施,拉长产业链条,扩宽增收渠道。村民李胜利回乡开办李园农家乐,一桌原生态的土味农家菜肴,让游客大呼“吃得过瘾”。
用好“马渡调查”这张红色名片,提升乡村振兴独特优势
离马渡桥200米处的欧阳宗祠,“马渡调查旧址”陈列展,将人们的思绪拉回悠长的历史岁月中。
精品微党课“安化马渡调查——新时代的启示与传承”主持人、共青团安化县委副书记彭鑫鑫告诉记者,1961年2月1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于光远,率领中央调查组来到安化县杨林公社马渡大队(马渡村的前身),经过历时27天的全面调查,查实了马渡大队粮食多报了25%,总收入多报了36%。并了解到当年公共食堂的许多弊端和人民群众一致主张解散公共食堂的真实想法,随即写报告给中央,被中央工作会议列入会议参考资料,对中央扭转“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等极左路线运动、解散公共食堂的决策提供了依据。这一事件史称“马渡调查”。
展出的珍贵历史资料中,有些是廖建毅从上海、北京等地设法弄回来的原始资料。
“在当前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新形势下,要用好‘马渡调查’这张红色名片,提升我们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马渡村村民谌勇在外从事广告经营多年,他建议道。
“风雨廊桥、网红鱼鳞滩引流,马渡迎来农旅热。建议在槎溪开设下河捉鱼摸虾体验项目。”村民夏盼阳、贺跳辉谈到如何做大马渡村农旅融合时,两人观点不谋而合。
……
就如何发展马渡村的文旅产业,前不久,由湖南日报社驻村帮扶工作队发起的一场青年“诸葛亮会”,十几位青年聚集一堂,为马渡村发展建言献策。
马渡桥建成105年,“马渡调查”时过62年,田园综合体人气渐旺。湖南日报社驻马渡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权说,马渡村是安化县以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示范村,驻村工作队将与村支两委一起,按照县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的方向,结合马渡村特色,提振马渡村发展农旅产业的信心,打造“农业+旅游+果园研学基地”发展模式,描绘马渡村“共建、共享、共富”乡村振兴新蓝图。
在一幅安化县行政区地图上,记者看到,马渡村与有着“安化县迎接四方宾客的大客厅”之称的茶乡花海生态文化体验园、千年水运商业文化“活化石”唐家观古镇,呈“品”字型分布,相互间车程不过20分钟。安化县东坪镇负责人表示,将以文兴业,做好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带动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把马渡村建成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乡村振兴典范。
【记者手记】
让特色资源“活”起来
“马渡调查”是中国共产党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群众路线,实事求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决策的一个典范。
乡村振兴,可复制的现成经验与模式不多,要因地制宜去探索。通过调查研究,马渡村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深入挖掘当地茶马古道的黑茶文化、“马渡调查”的红色文化,衔接周边茶乡花海的生态文化、唐家观古镇的历史文化等,开发以果园观光、采摘、体验为主的田园综合体,串点成线,以线带面,全面铺开乡村文化旅游,让有历史、有文化、有内涵的“马渡风雨廊桥”“马渡调查”等特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农文旅融合发展,不仅留住了马渡村的“美丽乡愁”,也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渠道。
马渡村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是以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又一生动实践。
(杨军 苏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