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奏响强村富民“最强音”
入秋后,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天气逐渐凉爽,在蒋家桥镇龙兴村的休闲文化广场上,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村头游人日渐众多、欢声笑语。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雷响明告诉记者,村里近年来依托500亩荷花观赏基地,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来村游客一年比一年多,“今年光是门票收入就为村集体增收40万元。”
近年来,祁东县始终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固本之策,在强村富民进程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抓手,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强化队伍建设、精准实施项目、拓宽发展途径、盘活闲置资产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不同类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县农村集体资产已突破10亿元,集体经营性总收入年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
支部引领,产业富民“活力迸发”
发展村集体经济,石亭子镇长安村作为祁东县唯一一个省级村集体经济示范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邹伍松亮出的数据不可谓不亮眼:2022年,长安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10万元,2023年有望达到130万元。
长安村的特色产业是油茶、鱼苗养殖孵化,这两大产业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强引擎。从2012年起,在村两委主导下,不但发展壮大了油茶和鱼苗孵化产业,还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将全村所有农田全部流转到村里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实行整村土地入股分红管理,合作社在村委会的统一指挥下实行“统一流转,统一开发,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分红”的“五统一”模式。
“通过这种模式,村集体占有股份增加了收入,村民既有土地流转租金、分红,还可以到基地打工挣钱,实现了多方共赢。”邹伍松称。
乡村振兴,强村富民,关键在于找到土里刨“金”的人,在于强而有力的基层党组织。这些年,祁东县各村级基层党组织使出浑身解数,或整理废弃坑塘搞种植养殖,或发包流转土地,或组建合作社农业公司,或发展农村电商……村集体发展强村富民产业的活力得到彻底释放,“跟着支部有奔头”成为广大群众的共识。
政策扶持,集体经济“乘势而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将党支部建在发展一线,将党员聚在产业前沿,才能切实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治理效能。
2020年,祁东县利用村两委换届之机,全面推行村两委干部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交叉任职,将基层有本事、会干事,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才选派到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头人岗位上。
为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祁东县成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政策,既从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又用好考核“指挥棒”,将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和镇街领导班子考核的硬指标。
据统计,2019—2022年,祁东县投入资金2700余万元,对58个行政村实施扶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其中28个已发挥效益,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营纯收入165万元左右。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全县各金融机构对35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贷款授信,金额达78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村级集体发展资金短缺瓶颈。
因地制宜,特色经济“百花齐放”
实施乡村振兴,发展强村富民产业,不搞“一刀切”,祁东各村两委立足自身资源,根据村情、民情确定发展路子,强村富民产业在全县遍地开花。
位于蒋家桥镇中西部的龙兴村是闻名省市的乡村文化和旅游示范村,该村依托千亩荷花观赏基地,同时建设百亩四季果园、文化博物馆、初心园、百姓大舞台、游乐场、商铺一条街等相关文化娱乐设施,全面打造龙兴“特色乡村旅游”产业链。近两年,龙兴村还拓宽发展途径,荷塘养鱼、药材加工、湘莲采摘、黄花菜推广等涉农项目不断壮大,通过文化旅游达到产销两旺,村集体经济实现由“单一型”低层次推进到“多元化”高水平发展转变,帮助村民人均收入比5年前翻了两番。
龙兴村为何以“荷花”入题发展特色乡村旅游?身为“领头雁”的雷响明思路清晰:“我村农田大部分为冷浸田,不宜种粮而宜种荷花,加之村里自然风光优美、历史古迹众多,发展农旅融合产业符合村庄实际。”
目前,祁东县多元化产业发展探索已初见成效,太和堂镇高龙村的乌梅、翠冠梨等水果年收益达30万元;桃源村的百香果园年收益达20余万元;灵官镇的大同市村、灵官居委会利用村部在街上的地理位置优势,建设门面出租,年租金都在15万元以上;河洲镇定丰村的制钉厂、风石堰镇花屋村的竹木加工厂、白鹤街道荷花新村的植花厂,这些村既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同时村集体每年增收都在25万元以上。全县已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的生动局面,增收形式愈加多样,村集体经济逐渐形成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良好格局,村集体经济整体发展质量实现在衡阳市高位“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