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近年来,阳泉市郊区三都村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强化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图为该村一景。实习记者 刘迎春 摄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我省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发展目标,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
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是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的一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形成的制度成果是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样的改革有效盘活了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强了用地者对土地投资的信心,切切实实将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留给了农民、留在了农村。
9月15日,记者来到沁水县嘉峰镇,这里正在打造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示范区。“去年以来,嘉峰镇借力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全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廊道内建设用地拆除腾退工作,将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入市再入股,实现集体经济造血式增收。”沁水县嘉峰镇镇长王坤说。
据了解,嘉峰镇结合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布局,拆除违建占地达300亩。已拆除违建占地130亩,预计土地入市收入达2600万元,土地入市后,将入市收入以入股形式与企业合作打造商业服务园区,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00万元。
制度改革,涉及百姓切身利益,必须慎之又慎。王坤告诉记者,结合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工作,嘉峰镇实行“两个必须”的制度保障,即各行政村腾退置换的集体土地必须全部挂牌入市交易,不能随意处置;所有入市交易所得必须全部转入合作社账户作为股本经营。
强化村集体“三资”管理
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涉及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事关村民利益的点点滴滴,管好农村集体“三资”,就是守好村民家底。
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为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和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今年年初,我省农业农村经济与法律服务中心连续发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100问,详细解读了有关农村集体“三资”的相关情况。
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了全国20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平定县鹊山村是我省唯一入选该案例的村。
9月9日,记者走进平定县鹊山村,感受了该村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集体资产所有权行使主体,积极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引领集体成员实现共同发展的成功实践。
“我们这个阳光三资平台APP非常方便,只要输入身份证号,就能查到全部的财务情况。我们村的村级财务非常透明,实现了人人监督、时时监督、事事监督。”鹊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任计渊告诉记者,“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130万元,到2025年,预计稳定在300万元以上。”
鹊山村能够入选此次全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离不开规范的“三资”管理方法。新时代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仅可以促进共同富裕,还能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推动农业生产托管提质增效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扎实落实《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条例》,推动农业生产托管提质增效。
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增加小农户土地科技含量,降低小农户经营成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最终实现农户增收、土地增效。
永和县是我省农业生产托管高质量发展试点县。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该县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生产托管之路。为精准掌握托管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该县将大数据应用于农业生产托管,为机械安装定位系统,实时监测统计作业轨迹、类型、作业面积和质量。
“你看,我手机上的智慧托管服务平台如果显示有农机手们正在作业,我就能看见他们作业时所在的位置,作业面积也能统计出来,非常智能。”永和县四方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冯雪云介绍道。
截至8月底,我省共有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3.2万个,其中直接参与托管服务的有1.58万个。出台了《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省级示范服务主体评定与监测办法》,确定首批40个“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优质服务主体”,并建立省级名录库。围绕有效服务小农户,我省强化服务方式创新,以县为单位,因地制宜确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本报实习记者 刘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