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县:“五个一”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大硬仗”
近年来,祁东县以强村固基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盘活资源为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经营发展途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任务清单,以实施“五个一”举措为抓手,扎实推动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制定一个好规划。祁东县坚持党建引领,实行由县主导、乡镇主力、村级主体,制定《祁东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年)〉的通知》和《祁东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考核暂行办法》,指导各乡镇党委从本地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一村一策、因地制宜,探索资源合作型、土地经营型、产业振兴型等7类村集体经济发展形式,确保到2023年全县完成50%以上的村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30%以上),彻底消除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
选配一个好班子。做好村“两委”换届“后半篇”文章,开展村级班子运行情况调研,常态化开展分析研判,及时调整迟迟打不开工作局面的村“两委”班子和不胜任村支书,全力做好增强补缺工作。截止目前,全县总共1874名村(社区)干部,村(社区)干部学历、能力、年龄“两升一降”,村支书“一肩挑”比例达91.5%,93名村(社区)干部补充到位。大力落实干部人才成长“长回路”培养机制,科学统筹“万雁下乡”结对帮扶,按照“经济部门到穷村、党群部门到弱村、政法部门到乱村”的原则,抓实乡村振兴驻村管理,新一轮驻村工作队选派69支188人已经全部入驻,择优下派组织振兴指导员、技术指导员、社会治理指导员、民生事业指导员415人,实现全县367个村(社区)全覆盖,为基层输送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
找准一个好项目。统筹力量推进集体经济扶持村、重点村的建设,重点抓好中央财政资金扶持的58个村集体经济项目,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8个,每年增加集体经营纯收入125万元。实施烤烟税收20%返还给村,去年共返税100万元,种烟村平均增收3万元以上。通过树立标杆、强化引领、示范带动,树立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集体经济典型,全县涌现了河洲镇三河村、归阳镇状元桥村、蒋家桥镇龙兴村、太和堂镇高龙村、石亭子镇长安村等一批村集体经济示范村,其中石亭子镇长安村采用“村委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村集体经济破百万元。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创业就业车间建设,积极探索“县内+县外”“务工+务农”“就学+就业”“楼上+楼下”等发展模式,以入股、分红、租赁等方式盘活农村集体闲置资产,建成年产值50万元以上的乡村车间206个,实现产值7100余万元,吸纳当地农民就业10000余人。成功承办衡阳市乡村车间建设现场会、全市乡村车间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培训班,乡村车间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被《中国组织人事报》推介。
培育一个好模式。广泛动员村(居)委会、村民小组对村级集体所有资产、空闲资源进行集中清理登记,盘活闲置老旧厂房、旧村部楼、五保楼等固定资产,通过建设资产经营性项目,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由村集体负责运营管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探索“合作社+基地”模式,推行“合作社+能人”模式、“合作社+农户”模式,做好产业发展文章,推动集体经济增效与群众增收“双赢”。探索符合自身条件的资金托管型、资产租赁型、自主经营型、复合经营型等模式,合理开发利用优势资源,壮大特色产业。探索以优先股形式入股企业,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模式,有25个村以股权形式入股企业,股金3330万元,每年保底分红260余万元。
健全一个好制度。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开展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三资”清理登记,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信息报表制度。健全村级组织议事决策制度,推行村级重大决策“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机制,规范集体资产民主管理。健全村级监督制度,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与监督分离的制约机制,依照章程规定设立监事会或监督小组,保障知情权、质询权、审核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各乡镇(街道、管理处)参照县级做法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职责,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健全村级集体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基于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的收益分配机制,实行利益再分配和兜底保障政策分红,实现利益联结全员覆盖,确保让党组织领导下的合作社真正有权干事、有钱干事、有能力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