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冷水江市: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
冷水江市位于湖南省中部,面积4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71万,城镇化率75.48%,辖4街道5镇1乡,县域面积小、人口少,城镇化率高,是典型的“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县市”。
近年来,冷水江市以成功申报湖南省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市)为契机,通过推进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加快形成分级诊疗格局,以打造城乡机构管理、慢病管理、急诊急救“三个一体化”为抓手,以提升县域内就诊率为目标,县域内医疗卫生能力不断加强,基层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据统计,2022年市内住院率提升到75%,2022年1至9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提升17%;冷水江市人民医院诊疗收入从2021年的2亿元预计增加到2023年的3亿元;公立医院2023年二季度患者满意度为91.25%,三季度满意度为95.0%;基层医疗机构二季度患者及服务对象满意度为92.5%,三季度为96.2%。
行政管理一体化,“大马拉小车”跑出医改“加速度”
随着城市交通发展,人们出行越来越便捷,从最远的乡镇到冷水江市区,开车到大约30分钟。冷水江市城镇化率高,人口集中在城区,农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个别乡镇卫生院一天只有十多个病人,患者与床位、医生比例失衡。
如何强化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和布局优化?如何改革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运行机制、提高农村地区医疗保障水平?
“我们卫健部门主动放权,将卫生院管理由卫健部门管理为主,逐步调整为医共体牵头医院管理为主,卫健部门主要提供政策、资金支持,为医共体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真正实现一家人、一条心、一本账、一体化管理。”冷水江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潘锦华表示,从研究全市疾病图谱、分析市外就医疾病大数据破题,该市医疗改革充分发挥“大马拉小车”的优势,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样板,注重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从注重机构全覆盖转向注重服务全覆盖,绝不盲目追求规模和数量。
冷水江市人民医院、冷水江市中医医院、娄底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医改动力的“三驾马车”,与该市1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家村级卫生室组成“3+10+91”架构,推进机构管理一体化,统一行政、人员、财务管理。医共体牵头医院派出10名业务院长和医疗团队,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由卫健部门统一管理,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财务“一本账”,按照双轨制,探索推进医共体内人员绩效分类管理。
截至目前,冷水江市80%的医共体开始实质化运行。市人民医院与铎山镇中心卫生院、沙塘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竹山镇卫生院等“牵手”医共体;市中医医院与冷水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禾青镇中心卫生院、三尖镇卫生院医共体运行;娄底市第三人民医院与锡矿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连乡卫生院医共体运行;其他医共体也将逐步挂牌运行。改造了沙塘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锡矿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铎山镇中心卫生院、禾青镇中心卫生院、中连卫生院等5个卫生院,4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置了DR,救护车实现了一院一车。
潘锦华表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目的就是要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做强县医院、做活卫生院、稳住村卫生室,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真正实现老百姓慢病有人管,急病有人救,有病治得好,努力做到让老百姓满意、让医务人员满意、让政府满意。
慢病管理一体化,医改按下惠民服务“快进键”
据介绍,冷水江市组建了慢病管理中心、癌症防治中心,建设全市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管理系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1个慢病门诊和X个特色专科,力争做到让老百姓不发病、少发病、晚发病。
冷水江市人民医院牵头建设国家糖尿病标准化防控中心,村卫生室的血糖检测结果能立即上传给市人民医院,实现全市糖尿病人管理信息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慢病管理分中心,对“两病”患者、癌症患者分类、精细管理,目前全市在管糖尿病患者10332人、高血压患者26965人、癌症患者3428人。牵头医院在分院设置慢病门诊,每周定期派出专家坐诊,差异化地发展特色专科,引导慢病患者日常康复向基层转移。村卫生室作为基层分院的延伸机构,开通医保报销,不断提升慢病管理水平。
铎山镇龙潭村63岁村民谢玉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减退,近期到铎山镇中心卫生院,找到市人民医院专家内分泌科主任邓锡忠就诊,邓锡忠为其开具了门冬胰岛素注射液,84.66元一支的药物在卫生院门诊购买报销后,自费只需25元。“专家教我把血糖控制稳定了,减轻了药费负担,也省了去市里看病的车费。”铎山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欧阳中文告诉记者,铎山镇中心卫生院与市人民医院成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后,重点打造了国家标准化糖尿病防控中心、高血压特色门诊、慢病管理中心。市人民医院每周二、周四定期派专家到该院坐诊,专家还会经常下村给老百姓进行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常见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老百姓意识到未病先防的重要性。现在,来铎山镇中心卫生院找专家就诊的老百姓越来越多,慢病患者能在家门口的医院得到规范诊疗,少走很多弯路。
禾青镇共有居民3.2万余人,中老年人16293人,65岁以上老年人达4000人,其中80%的人患有脑梗死、颈椎病、肩周炎等慢病,对于康复治疗需求量大。禾青镇中心卫生院与冷水江市中医医院医共体共建康复医学特色专科,开展中医针灸、火罐、扶阳罐等中医特色诊疗服务。10月13日,该康复科正式揭牌开科,市中医医院每日派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现场指导。社学里村53岁村民张桂云,因颈部疼痛、左上肢麻木、头晕前来卫生院就诊,中医医院专家诊断为颈椎病,予以灸法、刮痧、手指点穴活血化瘀治疗,治疗后患者颈部疼痛明显缓解,左上肢麻木基本消失。连日来,康复科已接诊患者近千人次,前来复诊、咨询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禾青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刘江平表示,该院下一步将引进先进康复设备,努力提高康复技术,加强服务管理,加强医共体、康复科及医保政策宣传,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让中医药服务惠及更多基层百姓。
急诊急救一体化,智慧医疗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7月4日,铎山镇41岁居民欧阳吉栋,因胸闷来铎山镇中心卫生院就诊,医生给予测血压、心电图、肌钙蛋白检查,心电图立即上传市人民医院心电图中心,市人民医院专家阅片后,在冷水江心电一张网微信群进行直接指导,当场服用阿司匹林、速效救心丸、氯吡格雷药物,及时联系120转诊,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快速收治住院检查治疗,避免了病情的恶化和悲剧的发生。这是冷水江市“心电一张网”守护百姓“心”健康的一个缩影。
为提升急诊急救能力,冷水江市以5G智慧化急救系统和心电一张网建设为重点,推进急诊急救一体化。以120急救指挥中心为依托,组建“3+3”急诊急救网络(即3家二甲医院和3家偏远基层卫生机构急诊急救网络),建设覆盖全市的5G智慧化急救体系。据介绍,市人民医院正在建设智能影像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救护车实现与人民医院急诊科视频联结,实现院前急救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及时处置。“这相当于急救病人一上救护车,就是进了人民医院的救护室。”
今年上半年,冷水江市打造县乡村三级“心电一张网”,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牵头、1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30家卫生室构成“1+10+30”的县乡村县域胸痛治疗体系,均配套动态心电记录仪,减少急性胸痛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救治延误,降低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预计两年内将实现10个乡镇街道91个行政村全覆盖。
此外,加快推进急救病房建设。牵头医院建设30张急救病床,配备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体外心脏按压机等急救设备。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一间急救房,配套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等急救设备。
未来,冷水江市将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急救网络、人员管理、药品管理、信息平台、管理考核“五个一体化”,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持续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奋力开创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文/王璐)